咨询电话: 15611442658

为您解决法律咨询问题

法律咨询

合作方以合同存在欺诈为由被起诉处理策略有哪些?法律知识来了

2025-04-29 17:14:46 0

一、案件详情

在 2024 年 3 月,A 公司和 B 公司签了《市政道路施工合同》。合同里说得明明白白,B 公司得用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 来接这个工程,整个合同总价是 420 万元。A 公司特别守信用,马上就预付了 120 万元工程款。可后来 A 公司一查,发现 B 公司的资质证书编号在住建部官网上根本查不到备案,而且连项目经理 “主持过 3 项国家重点工程” 的业绩材料都是假的。这还不算完,B 公司进场开工后,因为技术不行,直接把路面弄塌陷了。A 公司实在没办法,只能以合同欺诈为由,把 B 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撤销合同,让 B 公司把预付的 120 万元工程款还回来,另外还得赔偿因为窝工造成的 60 万元损失。

合作方以合同存在欺诈为由被起诉处理策略有哪些?法律知识来了

最终,法院经审理认定:案涉《市政道路施工合同》依法予以撤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之规定,B 公司通过虚构资质等级、伪造项目经理业绩等欺诈手段,致使 A 公司在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的情况下订立合同,该合同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后,B 公司应向 A 公司返还因该合同取得的预付款 120 万元;因 B 公司欺诈行为导致路面塌陷,造成 A 公司抢修费用、工期延误等实际损失 60 万元,B 公司依法承担全额赔偿责任。

同时,鉴于 B 公司欺诈行为性质恶劣,法院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相关规定,结合《民法典》惩罚性赔偿制度,酌定 B 公司另行承担 60 万元惩罚性赔偿责任,两项赔偿共计 180 万元。此外,B 公司法定代表人因涉嫌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经刑事诉讼程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之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

二、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本案中,B 公司通过虚构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伪造项目经理业绩等欺诈行为,致使 A 公司在未能知悉真实情况的前提下订立合同,其行为完全符合法律规定的欺诈构成要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因 B 公司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存在明显过错,依法应当向 A 公司返还已收取的 120 万元预付款,并赔偿因路面塌陷产生的抢修费用、工期延误等实际损失。

此外,鉴于 B 公司的欺诈行为属于主观故意侵权,法院结合司法实践中对恶意欺诈行为的认定标准,依据公平原则及损害赔偿填平与惩戒相结合的司法理念,依法作出惩罚性赔偿的裁判,旨在对 B 公司的违法行为予以惩戒,并发挥司法裁判的社会警示作用。

三、信之源律师温馨提醒大家

在商业合作签合同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核查对方的资质和各种材料。像案例里的 A 公司,要是签约前能多留个心眼,深入查查 B 公司的资质真假、业绩虚实,可能就能避免后面这些糟心事。而且签合同的时候,条款得写清楚,要是一方出现欺诈、违约这些情况,具体该怎么处理得明明白白。要是发现合作方有不对劲的地方,要及时收集证据,和对方协商解决;解决不了,就得果断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别拖着,越拖可能损失越大。

以上就是北京信之源律师事务所精心编辑的“法律知识:合作方以合同存在欺诈为由被起诉处理策略有哪些?”一文,已为大家整理完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实用的法律指导。如果您在阅读后仍有任何疑问或困惑,欢迎随时咨询我们资深的律师团队!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