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起,一系列关乎民生与市场秩序的重磅新规即将落地实施!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叫停“全网最低价”等内卷式竞争,规范平台定价行为;同步施行的《强制注销公司登记制度实施办法》完善企业退出机制,为市场“腾笼换鸟”;铁路、民航领域全面启用电子发票,报销流程将大幅简化。信之源律所带您快速梳理这些新规如何影响日常生活与商业环境!
一、全国新规
1、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施行:规制“全网最低价”等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自2025年10月15日起施行。
法条聚焦数字经济时代“内卷式”恶性竞争(如平台强制低价、拖欠账款、数据侵权等),强化事前预防与公平竞争价值导向。其中,明确禁止擅自使用他人新媒体账号、应用程序名称或图标,规范搜索关键词滥用行为,禁止帮助他人实施混淆。
2、《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施行:守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自10月1日起施行。
《办法》首次在部门规章层面明确了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的有关规定,明确县级以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组织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作为重大建设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优化调整的主要补划来源。
优先划入储备区的主要包括土地综合整治新增加的耕地、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与已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且质量高于本地区平均水平且坡度小于15度的耕地等6种情形。
3、《强制注销公司登记制度实施办法》施行完善公司退出制度
市场监管总局制定出台《强制注销公司登记制度实施办法》自10月10日起正式施行。
在强制注销程序方面,《办法》一是明确了对拟强制注销公司登记采取批量公告方式,公告期限为90天。二是明确了对异议申请进行形式审查,相关部门、债权人和利害关系人提出异议的,即终止强制注销程序。三是明确了公司登记机关应当参照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送达强制注销登记决定书,考虑到很多拟被强制注销的公司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明确对这类失联公司可以采取公告送达的方式。四是规定了强制注销程序终止或者公司被恢复登记之日起满三年,公司仍未申请注销登记的,公司登记机关可以再次启动强制注销程序。五是为避免异议程序被滥用,对恶意申请异议等情形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4、铁路、民航全面使用电子发票
10月1日起,全国铁路客运领域将全面使用电子发票,旅客本人在行程结束或者退票、改签业务办理之日起的180日内,可通过铁路12306或车站售票窗口、自动售票机申请开具电子发票。
10月1日起,中国民航境内航线旅客运输服务将全面停止提供纸质行程单。旅客在所购机票所有行程结束后,可通过航空运输企业或代理企业的官网、移动客户端、服务电话等渠道取得电子行程单。
5、《医疗器械网络销售质量管理规范》施行:规范医疗器械网络销售行为
国家药监局发布《医疗器械网络销售质量管理规范》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规范》共四章五十条,重点对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和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管理提供了指引。
其中,规定从事网络销售的医疗器械企业要展示经营主体信息、产品信息,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包括质量管理机构设置、人员培训、软硬件设备、体系文件、网络销售记录和运输等重点内容。
6、《伤残抚恤管理办法》施行:伤残证件遗失的,须本人登报声明作废
《伤残抚恤管理办法》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办法》明确,伤残证件由国务院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统一制作。证件的有效期:15周岁以下为5年,16周岁至25周岁为10年,26周岁至45周岁为20年,46周岁以上为长期。
持证人可以在证件有效期满之日前3个月内申请换发证件。伤残证件有效期满或者损毁、遗失的,证件持有人应当到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申请换发证件或者补发证件。伤残证件遗失的,须本人登报声明作废。
7、《金融基础设施监督管理办法》施行:给“钱袋子”上安全锁
《金融基础设施监督管理办法》10月1日起施行。新规亮点之一在于首次将6类金融基础设施纳入统一监管框架,明确监管分工与责任,并从风险管理、公司治理、运营要求等方面强化监管。相当于给不同的金融基础设施装上了统一的“安全阀”和“红绿灯’
亮点之二是首次提出“系统重要性金融基础设施”,并明确其认定标准。在维持由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负责监管的现行监管体制不变的基础上,明确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宏观审慎管理,从而强化对系统重要性金融基础设施的集中统一监管,更好地维护金融基础设施运行和金融体系稳定性。
二、地方新规
1、北京:业主可按需求选择物业服务标准
新修订的北京市《住宅物业服务标准》于2025年10月1日正式施行。《标准》创新设置“刚性指标不分级、柔性指标分三级”的物业服务新方式,让业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选定相应的物业服务标准,实现服务差异化和个性化,化解因物业服务质量和费用认知差异所引起的矛盾纠纷,促进物业管理行业做好群众身边“关键小事”。
2、湖南:全国首个省级细胞产业行政条例施行
2025年7月31日,湖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湖南省细胞和基因产业促进条例》,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
条例共八章四十八条,主要从细胞采集和储存、细胞和基因产品研发、拓展性使用和拓展性临床试验、科学性审查和伦理审查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旨在推动细胞和基因产业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有效防范和应对生物安全风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需求。
条例明确,细胞和基因技术、产品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的标准化要求,不得危害公众健康、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3、海南:免征归属海南省地方收入的文化事业建设费
为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支持自贸港产业发展,海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免征文化事业建设费的通知》,自2025年10月1日起,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免征归属海南省地方收入的文化事业建设费。《通知》内容具体如下:
一是明确免征的地域范围和收入范围。《通知》规定免征政策的实施范围限于海南岛全岛,不包括三沙市;仅免征归属我省地方收入的文化事业建设费。
二是明确免征起始时间及期限。《通知》规定自2025年10月1日起免征,缴费人可从第四季度起完整享受文化事业建设费免征优惠。同时,《通知》不设置免征期限,为市场主体提供长期稳定的政策预期。
此外,为做好政策落实工作,《通知》明确了相关部门职责。
上一篇:北京湖南最低工资标准上调、我国首例住房租赁条例施行、不缴社保约定视作无效等
下一篇:没有了